在极性树脂塑化前,外润滑剂由于极性很小、表面张力很小或完全没有极性,而被迫存在于树脂微粒表面。因而在后续加工时,包覆在树脂外的外润滑剂与加工设备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非 极性或极性较弱(表面张力很小)的外润滑薄膜。
在树脂熔融以 后,在高温及剪切力作用下,熔体内的内润滑剂可能随着熔体被带到熔体表面,但同时熔体表面吸附的内润滑剂也随着熔体的运 动而进人熔体内部。内润滑剂在熔体内或外的分布,从宏观上看是一个动态的均匀分布。由于熔体表面上的活性结点少于熔体内部,所以大部分内润滑剂仍然停留在熔体内部。熔体外所吸附的内润滑剂与加工设备金属表面之间隔着一层外润滑膜,因而很难能被金属表面吸附。
在这里要指出,无论是金属表面还是树脂熔体对内润滑剂的吸附,都应该看作动态的平衡吸附。因为温度在180℃左右,络合键的键能虽然较强,但毕竟不是化合键,在高温情况下,这种吸附随时会解吸,又随时会被重新吸附。